朝鲜阅兵在即,中俄派谁出席?有件事已明确,韩国坐立不安

卫星影像捕捉到上万人的训练方阵,导弹发射车在机场附近频繁调动——这一切都指向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阅兵。中俄两国将派出什么级别的代表团?此外,朝方明确了一件事,让韩国统一部彻底乱了阵脚!

韩联社近日报道称,通过对比近3个月的卫星图发现,朝鲜有上万人投入演训,筹备阅兵的迹象是越来越明显。

因为下个月10日是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,所以外界普遍认为,朝鲜是在为这一天要进行的大规模阅兵做准备。

对于这场可能存在的大阅兵,韩国政府是非常在,一直都在密切关注。

他们在意的点主要有2个:朝鲜此次阅兵的人员和武器规模、中俄会派什么人出席。

朝鲜阅兵在即,中俄派谁出席?有件事已明确,韩国坐立不安

按照韩方的说法,平壤机场附近的训练基地已集结超过万名官兵,夜间彩排频次较往年激增。也就是说,这次大阅兵规模将远超以往,甚至可能在夜间进行。

例如,根据商业卫星影像分析,训练场已出现新型导弹运输车。军事专家判断,朝鲜极可能展示2023年多次试射的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。

这种武器具备快速发射和机动隐蔽特性,对关岛甚至美国西海岸形成威慑。

此外,朝鲜可能会公开在俄乌战场经实战检验的无人机群。这些装备不仅展示军事技术进步,更是向外界传递信号:朝鲜已拥有足够自保的国防力量,可以腾出手来开展经济建设和多边外交。

而比武器装备更引人关注的自然就是嘉宾名单,朝鲜年初向多国发出元首级邀请,但中俄至今未公布行程,让李在明政府的情报系统高度紧张。

目前这一消息尚未得到朝鲜证实,但有分析指出,朝鲜领导人近期提出的“地区外交中心国家”战略,正好可以借此阅兵落地实践。

朝鲜阅兵在即,中俄派谁出席?有件事已明确,韩国坐立不安

展开全文

其核心逻辑是绕开韩国直接与大国对话,而中俄的参与级别将成为平壤外交成败的关键一环。回看金正恩出席9.3阅兵,很可能也是在为此事做铺垫。

有分析称,分析朝鲜近年外交轨迹可发现,朝鲜与俄罗斯签署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》后,两国军事合作迅速升温。

俄乌战场上出现的朝鲜火炮弹药,以及俄罗斯向朝鲜提供的卫星技术支援,构建起各取所需的合作模式。

不过,克里姆林宫消息显示,普京10月需准备APEC峰会,更可能派出额联邦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出席——这种党际交流既符合建党纪念主题,又能规避元首外交的敏感性。

而中国方面,日程表上挤满了10月的多边峰会。

专家指出,中国可能采取"高层级但非元首"的参与方式,比如派出党内高级别代表团。这种安排既能体现对传统友谊的重视,又可避免在美日韩三角关系紧张时过度刺激地区局势。

朝鲜阅兵在即,中俄派谁出席?有件事已明确,韩国坐立不安

韩国统一部官员私下透露,他们对朝鲜的阅兵筹备保持"全天候监视"。这种紧张也不仅源于军事展示,更因为朝鲜定位正在转变。

环球网消息称,朝鲜近期通过法律程序明确了一件事:朝韩"永不合并",这相当于在外交层面撕掉了过去统一愿景的标签,转而以独立主权国家身份开展国际交往。

其实,朝鲜这种定位转变在近期行动中已可见端倪:从向俄罗斯派遣军事人员支援战场,到在金正恩访华期间与多国领导人谈笑风生,平壤正在用实际动作重塑国际形象。

李在明政府上任后虽频频示好,但平壤的回应始终冷淡。

在朝鲜的新战略中,首尔已从对话对象降级为"不值得纠缠的棋子",这种姿态转变让韩国陷入尴尬:既要维持半岛和平倡议,又要面对朝鲜直接与美国对话的蔑视。

朝鲜阅兵在即,中俄派谁出席?有件事已明确,韩国坐立不安

也就是说,如果朝鲜这次确定举办大阅兵,那将会是朝鲜明确不会统一的前提下,首次出现的外交大动作。

对此,李在明政府也是乱了阵脚,不愿意正面回应这一话题,反而再次释放与朝鲜沟通交流的意愿。

既然半岛永远都不会统一了,那韩国统一部的存在好像也没有多大意义了。可以说,朝鲜对2国关系的重新定位,推动半岛局势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。

整体来看,朝鲜放宽了部分边境贸易限制,允许更多民用物资流入。这种"强军兴经"的并行策略,暗示朝鲜正尝试复制某些大国的发展模式。

而在外交层面,朝鲜似乎在学习"跨越式接触"策略:通过援俄行动获得与大国博弈的筹码,借助阅兵等多边场合扩大朋友圈,最终实现绕过制裁困局的目标。

通过法律切割朝韩关系,通过阅兵展示实力,通过大国周旋获取空间,这套组合拳背后显然是朝鲜想要抓住战略窗口的信号。

朝鲜阅兵在即,中俄派谁出席?有件事已明确,韩国坐立不安

反观韩国,既要应对朝鲜日益强硬的姿态,又要平衡与美国的安全同盟关系。

李在明近期推动的"大胆计划"经济合作方案,在平壤看来可能已是过时的提案——朝鲜要的不是经济施舍,而是战略地位的承认。

有迹象表明,韩国正在调整应对策略。军方人士透露,韩美联合军演的规模在今年冬季可能适度收缩,这种"战术性降温"或是为对话创造空间。

但朝鲜显然不会轻易就妥协,不仅要与韩国切割,还明确强调“永远不会放弃拥核”,这也注定了半岛局势的复杂性。

接下来,半岛局势可能呈现"双轨并行"特征:一方面军事对峙难以迅速缓解,朝鲜将继续强化核威慑;另一方面经济外交接触可能出现新突破,中俄朝三角贸易走廊或取得实质性进展。

而对于李在明政府而言,最紧迫的任务或许是重新定义"统一"概念:当合并已无可能,共存需要怎样的新框架?

评论